“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要靠谁?
2018-05-07 10:08  浏览:891

    “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这是“2018第二届中国制造创新发展论坛暨志高4·19超级品牌日”大会上最受关注的一句话。这句话听起来仿佛有点耳熟,这不就是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翻版吗?不过,尽管是翻版,但面对最近以来美国针对中国及世界贸易摩擦的局势,人们却真切地感受到了这句话的分量和迫切,也感受到高喊这句话时候的激昂与高亢。
 

    中美贸易纠葛“剪不断,理还乱”。3月22日,特朗普正式签署对华贸易备忘录,宣布将对从中国进口的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并限制中国企业对美投资并购,中美贸易摩擦拉开序幕。本来诸多分析认为局面并不严峻,谁知,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再发一招,宣布对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的“精准”制裁禁令。此举无情地揭开了中国制造和科技创新的短板所在,这一打在中兴通讯头上“板子”,正中中国制造业和科技创新的“痛点”,让国人瞬间明白,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是买不来的。要掌握世界尖端核心技术,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笔者认为,中国制造的“再次伟大”不是喊出来的,更不能是靠舶来技术装点“虚胖”起来的,而是要靠自己的积累支撑起来的。正如民间的一句俗话,“靠山山倒,靠水水流,靠自己不会倒”,别人是靠不住的,自己的命运必须由自己掌握才是。过去由于“等靠”思想作怪,我国在精尖技术的掌握上不尽如人意。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进口芯片金额高达2300亿美元,几乎是位居第二的原油进口金额的两倍。在我国GDP的构成中,房地产、物流、金融、电商、餐饮和游戏等产业占有相当比重,而科技创新含量明显不足。正是这种“靠”的思想和“花钱买现成”的理念,让我国核心技术逐渐受制于人。

   
          现如今,中国制造业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意味着高技术含量、高资金的投入,这就必须跳出过去那种依靠降低成本、扩大规模的旧思维,需要在制造业核心技术方面有所作为。轻飘飘“有所作为”四个字的背后却是沉甸甸的现实: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人才的支撑,更需要众多的产业工人的默默奉献。要使中国制造“再次伟大”,我们该靠谁?笔者认为,中国制造“再次伟大”不能纯粹依靠外来支持,中兴通讯血的代价令人警醒。另外,中国制造“再次伟大”也不能只依靠技术专家,专家们再高级抽象的设想、再美丽魔幻的蓝图,都要经过工人之手变为产品、成为现实。因此,中国制造业的未来还需依靠广大产业工人。这些具有精益求精、精雕细刻的“工匠精神”的一线劳动者,才是“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骨干力量,是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有生力量。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总是很骨感。我们希望中国制造业能够源源不断地吸纳高技术产业工人,但在现实中,产业工人队伍建设状况却不容乐观。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史,凡工业强国,大都是技师技工大国。资料显示,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占比40%;在德国,高级技工占比更是达到5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意味着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1000万人。
 

    那么,这就需要回答一个问题:谁来当工人?如今的年轻人能够或者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产业工人岗位上吗?而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又真的靠得住吗?眼前困难重重:在如此之大的人才缺口条件下,长期以来轻视产业工人,认为产业工人工资低、社会没地位等旧有观念更是亟需改变。有些人崇尚快速致富、“一夜暴富”,勤奋劳动的观念日益淡薄;更有甚者看不起体力劳动,从心底里就不愿从事一线工人的工作。据上海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5年,该市制造业职工年平均收入为58120元,仅较上年度微增5.9%,与最高的金融业(206679元)之间的差距为3.55倍。到了2018年,这二者收入间的差距仍显露扩大趋势。
 

    伴随收入差距而来的是产业队伍的不断分化,这给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正是由于我国中高级技工人才数量不足,专业技能工人整体结构不合理,才使得不少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业设计只能停留在图纸上,而无法转化为现实中的生产力。目前,《中国制造2025》战略正在逐步推进,“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号角正催促着我国经济结构加速转型升级。然而,这一目标能否实现,还要看我国能否培养一支可以与世界先进工业强国相媲美的产业工人队伍。毫无疑问,产业工人是促进中国制造升级的关键因素,是“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依靠力量。
 

    依靠工人就必须要爱护工人,多方面维护好工人的利益十分重要。在思想上,我们必须明确,社会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身份上的优劣之分。不应抱有歧视,而应打破社会成员之间的身份壁垒,让产业工人受到更多社会尊重,获得更多上升通道。在经济上,需要大幅提升产业工人的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要让我国产业工人成为中等收入者和社会消费需求升级的推动者。笔者认为,我国产业工人的荣光之日,就是我国制造业的繁荣之时,只有两者共同作用,“让中国制造再次伟大”的产业报国心愿才会成为现实。

qrcode_for_gh_f9621d265f59_344
相关信息